交底內容:
依據《GB/T19685-2005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GB/T15345-2003混凝土輸水管試驗方法》的有關的規定,特制訂如下技術交底:
一、制作要求:
1、承插口板下料完成后,兩端開45°“V”形坡口。
2、每個鋼圈不允許超過兩個接頭,且接頭間距不應小于500mm。接頭應對接平整,錯邊不應大于0.5mm,采用雙面熔透焊接,并打光磨平。
3、承插口焊接合口處,不允許出現缺焊、夾渣、咬邊現象。
4、插口打壓孔須打置在工作面中間偏下1-2mm的位置。兩打壓孔對稱。
5、承口焊縫處及插口凹槽內需打磨平整,凹槽內表面不允許出現凹坑,凹槽兩側不允許出現打磨過量等現象。
6、插口鋼印號需正確清晰的打在插口上端部,不允許出現漏號及重號。
7、承插口工作面不應出現焊瘤、毛刺、磕碰凹坑、承口應避免卷邊現象,如出現上述缺陷應修補、打磨后進入下道工序。
8、承、插口環制作完成后必須填寫工序檢驗記錄及原始記錄。
9、產品標識書寫于承插口焊縫右側200mm,內容包括管道內徑、產品編號、承插口工作面尺寸、生產日期班組、三檢標識。
二、材料
1、承、插口鋼板
a、執行標準: GB/T 700《碳素結構鋼》、 GB/T699《優質碳素結構鋼》、 GB3274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薄鋼板及鋼帶》
b、外觀尺寸及物理性能
牌號:Q235 ;屈服強度:235N/mm2 ;標準長度50mm時的最小伸長率應為20%;冷彎:符合GB/T700“表3”要求
c、外觀要求
表面光滑,無重皮、毛刺及麻面
三、制作工藝流程及技術措施
1、承口制作流程
下料 打坡口 卷圓 合縫焊接 粗打磨 精打磨 扳邊 脹圓
測量檢測 記錄
2、插口制作流程
下料 打坡口 鉆試壓孔 卷圓 合縫焊接 粗打磨 精打磨 脹
圓 錐絲 測量檢測 記錄
a、下料:先確定該批原材料是否是經質量技術部門檢驗合格的原材,再取所需承、插口鋼板,確定所需長度,以卷尺測量后做上標記,再以直角鋼尺標注后利用乙炔或等離子切割設備沿線裁斷。材料長度不足的以2塊鋼材焊接組合成所需長度,但整環焊縫不得超過二條。
b、打坡口:下料后兩端應開“V”形坡口,斜切寬度不少于5mm,倒角45°。
c、鉆試壓孔(只適用于插口):用卷尺測量需鉆孔的兩個位置(距插口板端1780mm處,卷圓后兩個打壓孔成180°對稱),固定磁力鉆位置后打φ6mm的孔,插口打壓孔須打置在工作面中間偏下1---2mm的位置。
d、卷圓:將裁制好的鋼板帶放在導料裝置的支承輥道上。開動卷板機,順勢將鋼板卷圓,可反復滾壓,直到鋼板卷圓,開口環成形。
e、合縫焊接:將滾壓成型的鋼環吊運至合縫臺,首先將承、插口環垂直吊放在合縫臺上,開口端向下,先壓住一個邊,并調整好焊縫的間隙后,再壓住另一邊,即可進行人工焊接作業。焊接好內側焊縫后,吊運至合縫高臺,焊接外側焊縫。(在焊接外縫前需用角磨機將焊渣等雜物清理干凈)
f、粗打磨:將焊縫處的焊縫余高、焊渣、飛邊等用角磨機打磨干凈。查看是否有漏焊、咬邊等缺陷,補焊后需重新打磨。
g、精打磨:用弧形靠板比對,對承插口焊縫處進行精細打磨,承口焊縫處要求打磨、光滑平整。插口焊縫處凹槽內、外要求打磨精細與臨近表面取約平。最后采用砂布角膜機,對焊縫進行磨光處理。
h、扳邊(只適用于承口):由三輥卷板機卷制成型并已焊接成整體的鋼圈,放入本機的成型壓輥中間,拉動加壓油缸,擺動機座回縮,此時兩機座上的兩組成型壓輥,慢慢將工件接觸點處壓成所需要形狀的位置時,驅動成型壓輥下面的油馬達,成型壓輥開始轉動,當鋼圈回轉至一周時,承口環的形狀已被輥壓成型,嚴禁重復輥壓。板邊成型的承口鋼圈應滿足下圖要求:
i、脹圓:脹圓機在開始工作時,油缸活塞桿在伸出位置上,此時全部模塊組在最小位置,放入承、插口鋼環,油缸上腔進油,脹塊下行,帶動模塊組向外脹,將工件直徑脹大,直到脹至材料的屈服極限以上,使鋼環產生塑性變形,工件的最終尺寸應脹至名義尺寸+回彈尺寸,這樣,當外力消除后,工件保持在名義尺寸值,以達到使用要求。
j、測量檢測:承、插口脹圓后,對承、插口的工作面直徑、焊縫、表面質量要逐件檢查。承口板邊尺寸、插口凹槽尺寸每50件檢測一次。
k、記錄:班組測量檢測檢測合格的承、插口,需及時填寫檢測記錄,并將合格的產品放置到合格待檢區內。
四:質檢檢測
1、工作面尺寸檢測
a、(承口)用一塊磁鐵將內徑π尺的副尺端吸固在承口環工作面上,使π尺緊貼測量面并往前推一推,用磁鐵吸固,再重復前面的動作,使π尺繞鋼環一周,用磁鐵將π尺的末端吸固,測量的值為承口環工作面直徑。
b、(插口)用一塊磁鐵將外徑π尺的副尺端吸固在插口環工作面上,使π尺沿著鋼環凹的邊緣繞一圈后將尺的末端吸固在插口環上,檢查π尺的邊是否和凹槽的邊緣一致,拿掉首尾兩塊磁鐵,兩手拉緊π尺,來回拉動幾下,緊貼測量面,測量的值為插口工作面直徑。
c、承、插口工作面直徑的尺寸應符合技術參數通知單上要求。
d、承口環內徑,插口環外徑的測量值,修約到小數點后一位。
2、端面平整度檢測
a、承插口環要放在專用檢驗臺上,用塞尺檢驗其端部平整度。
3、橢圓度檢測
a、用特制直尺或內徑千分尺,米字形測量4個直徑,計算最大最小值之差。
4、扳邊尺寸檢測
a、采用直尺深度尺配合的方式進行扳邊尺寸的檢測工作。
b、將鋼直尺豎向直貼在承口工作面上,用深度尺測量外倒破口的高度。
c、用鋼直尺弧形緊貼在工作面外端面處,用深度尺測量外倒破口的長度。
d、用深度尺緊貼工作面,測量端面至工作面內端面板邊處,減去外倒破口的長度計算工作面的長度。
5、外觀檢測
a、目測承、插口工作面處有無刻痕、缺邊、凹凸度。
刻痕:承、插口工作面被堅硬的物質刻劃后留下的大于1mm的溝痕。
缺邊:承、插口邊緣受到的損傷。
凹凸度:承口工作面不平整,局部出現高差和面積大于相應產品標準規定值的現象。
b、目測插口密封面合縫處是否打磨干凈,凹槽內是否清根干凈徹底。
c、目測承口焊縫處是否都打磨干凈平整。用手輕摸表面是都有凹坑或凸起。
五、安全技術措施:
為確保輸水管道工程的順利進行,認真正確地貫徹公司“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依據輸水管道工程PCCP管材制造招標文件要求及公司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特制訂如下安全技術交底:
1、特種作業人員應按國家規定經過專業安全技術培訓并持證上崗。
2、操作人員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管理部門的安全培訓及設備管理部門的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的系統培訓,并進行嚴格的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操作。
3、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機械設備的結構、性能、操作方法及步驟。
4、禁止將手或其他操作工具置于卷板機、板邊機上下夾輥之間。在調整夾輥間隙時,應切斷電源。
5、承插口板送料時應放平、放正、放穩,手指不得接近夾輥。嚴禁將手伸進定位輥間。
6、脹圓工作時,所有人員必須遠離脹圓機,防止承、插口脹崩傷人;
7、機器上的鐵屑及時清理,保證安全使用。
8、電氣設備應可靠接地,確保安全。
9、卷板鋼筒吊裝過程中,應有可靠吊具。
10、承、插口環的焊縫一定要焊透,嚴禁漏焊或增值渣等焊接缺陷。
11、液壓油管附近工作時不要站人,更不允許在工作時檢修或扳動螺絲等作業。
交底內容:
依據《GB/T19685-2005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GB/T15345-2003混凝土輸水管試驗方法》的有關的規定,特制訂如下技術交底:
一、制作要求:
1、承插口板下料完成后,兩端開45°“V”形坡口。
2、每個鋼圈不允許超過兩個接頭,且接頭間距不應小于500mm。接頭應對接平整,錯邊不應大于0.5mm,采用雙面熔透焊接,并打光磨平。
3、承插口焊接合口處,不允許出現缺焊、夾渣、咬邊現象。
4、插口打壓孔須打置在工作面中間偏下1-2mm的位置。兩打壓孔對稱。
5、承口焊縫處及插口凹槽內需打磨平整,凹槽內表面不允許出現凹坑,凹槽兩側不允許出現打磨過量等現象。
6、插口鋼印號需正確清晰的打在插口上端部,不允許出現漏號及重號。
7、承插口工作面不應出現焊瘤、毛刺、磕碰凹坑、承口應避免卷邊現象,如出現上述缺陷應修補、打磨后進入下道工序。
8、承、插口環制作完成后必須填寫工序檢驗記錄及原始記錄。
9、產品標識書寫于承插口焊縫右側200mm,內容包括管道內徑、產品編號、承插口工作面尺寸、生產日期班組、三檢標識。
二、材料
1、承、插口鋼板
a、執行標準: GB/T 700《碳素結構鋼》、 GB/T699《優質碳素結構鋼》、 GB3274
《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熱軋薄鋼板及鋼帶》
b、外觀尺寸及物理性能
牌號:Q235 ;屈服強度:235N/mm2 ;標準長度50mm時的最小伸長率應為20%;冷彎:符合GB/T700“表3”要求
c、外觀要求
表面光滑,無重皮、毛刺及麻面
三、制作工藝流程及技術措施
1、承口制作流程
下料 打坡口 卷圓 合縫焊接 粗打磨 精打磨 扳邊 脹圓
測量檢測 記錄
2、插口制作流程
下料 打坡口 鉆試壓孔 卷圓 合縫焊接 粗打磨 精打磨 脹
圓 錐絲 測量檢測 記錄
a、下料:先確定該批原材料是否是經質量技術部門檢驗合格的原材,再取所需承、插口鋼板,確定所需長度,以卷尺測量后做上標記,再以直角鋼尺標注后利用乙炔或等離子切割設備沿線裁斷。材料長度不足的以2塊鋼材焊接組合成所需長度,但整環焊縫不得超過二條。
b、打坡口:下料后兩端應開“V”形坡口,斜切寬度不少于5mm,倒角45°。
c、鉆試壓孔(只適用于插口):用卷尺測量需鉆孔的兩個位置(距插口板端1780mm處,卷圓后兩個打壓孔成180°對稱),固定磁力鉆位置后打φ6mm的孔,插口打壓孔須打置在工作面中間偏下1---2mm的位置。
d、卷圓:將裁制好的鋼板帶放在導料裝置的支承輥道上。開動卷板機,順勢將鋼板卷圓,可反復滾壓,直到鋼板卷圓,開口環成形。
e、合縫焊接:將滾壓成型的鋼環吊運至合縫臺,首先將承、插口環垂直吊放在合縫臺上,開口端向下,先壓住一個邊,并調整好焊縫的間隙后,再壓住另一邊,即可進行人工焊接作業。焊接好內側焊縫后,吊運至合縫高臺,焊接外側焊縫。(在焊接外縫前需用角磨機將焊渣等雜物清理干凈)
f、粗打磨:將焊縫處的焊縫余高、焊渣、飛邊等用角磨機打磨干凈。查看是否有漏焊、咬邊等缺陷,補焊后需重新打磨。
g、精打磨:用弧形靠板比對,對承插口焊縫處進行精細打磨,承口焊縫處要求打磨、光滑平整。插口焊縫處凹槽內、外要求打磨精細與臨近表面取約平。最后采用砂布角膜機,對焊縫進行磨光處理。
h、扳邊(只適用于承口):由三輥卷板機卷制成型并已焊接成整體的鋼圈,放入本機的成型壓輥中間,拉動加壓油缸,擺動機座回縮,此時兩機座上的兩組成型壓輥,慢慢將工件接觸點處壓成所需要形狀的位置時,驅動成型壓輥下面的油馬達,成型壓輥開始轉動,當鋼圈回轉至一周時,承口環的形狀已被輥壓成型,嚴禁重復輥壓。板邊成型的承口鋼圈應滿足下圖要求:
i、脹圓:脹圓機在開始工作時,油缸活塞桿在伸出位置上,此時全部模塊組在最小位置,放入承、插口鋼環,油缸上腔進油,脹塊下行,帶動模塊組向外脹,將工件直徑脹大,直到脹至材料的屈服極限以上,使鋼環產生塑性變形,工件的最終尺寸應脹至名義尺寸+回彈尺寸,這樣,當外力消除后,工件保持在名義尺寸值,以達到使用要求。
j、測量檢測:承、插口脹圓后,對承、插口的工作面直徑、焊縫、表面質量要逐件檢查。承口板邊尺寸、插口凹槽尺寸每50件檢測一次。
k、記錄:班組測量檢測檢測合格的承、插口,需及時填寫檢測記錄,并將合格的產品放置到合格待檢區內。
四:質檢檢測
1、工作面尺寸檢測
a、(承口)用一塊磁鐵將內徑π尺的副尺端吸固在承口環工作面上,使π尺緊貼測量面并往前推一推,用磁鐵吸固,再重復前面的動作,使π尺繞鋼環一周,用磁鐵將π尺的末端吸固,測量的值為承口環工作面直徑。
b、(插口)用一塊磁鐵將外徑π尺的副尺端吸固在插口環工作面上,使π尺沿著鋼環凹的邊緣繞一圈后將尺的末端吸固在插口環上,檢查π尺的邊是否和凹槽的邊緣一致,拿掉首尾兩塊磁鐵,兩手拉緊π尺,來回拉動幾下,緊貼測量面,測量的值為插口工作面直徑。
c、承、插口工作面直徑的尺寸應符合技術參數通知單上要求。
d、承口環內徑,插口環外徑的測量值,修約到小數點后一位。
2、端面平整度檢測
a、承插口環要放在專用檢驗臺上,用塞尺檢驗其端部平整度。
3、橢圓度檢測
a、用特制直尺或內徑千分尺,米字形測量4個直徑,計算最大最小值之差。
4、扳邊尺寸檢測
a、采用直尺深度尺配合的方式進行扳邊尺寸的檢測工作。
b、將鋼直尺豎向直貼在承口工作面上,用深度尺測量外倒破口的高度。
c、用鋼直尺弧形緊貼在工作面外端面處,用深度尺測量外倒破口的長度。
d、用深度尺緊貼工作面,測量端面至工作面內端面板邊處,減去外倒破口的長度計算工作面的長度。
5、外觀檢測
a、目測承、插口工作面處有無刻痕、缺邊、凹凸度。
刻痕:承、插口工作面被堅硬的物質刻劃后留下的大于1mm的溝痕。
缺邊:承、插口邊緣受到的損傷。
凹凸度:承口工作面不平整,局部出現高差和面積大于相應產品標準規定值的現象。
b、目測插口密封面合縫處是否打磨干凈,凹槽內是否清根干凈徹底。
c、目測承口焊縫處是否都打磨干凈平整。用手輕摸表面是都有凹坑或凸起。
五、安全技術措施:
為確保輸水管道工程的順利進行,認真正確地貫徹公司“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依據輸水管道工程PCCP管材制造招標文件要求及公司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特制訂如下安全技術交底:
1、特種作業人員應按國家規定經過專業安全技術培訓并持證上崗。
2、操作人員上崗前必須接受安全管理部門的安全培訓及設備管理部門的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的系統培訓,并進行嚴格的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操作。
3、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機械設備的結構、性能、操作方法及步驟。
4、禁止將手或其他操作工具置于卷板機、板邊機上下夾輥之間。在調整夾輥間隙時,應切斷電源。
5、承插口板送料時應放平、放正、放穩,手指不得接近夾輥。嚴禁將手伸進定位輥間。
6、脹圓工作時,所有人員必須遠離脹圓機,防止承、插口脹崩傷人;
7、機器上的鐵屑及時清理,保證安全使用。
8、電氣設備應可靠接地,確保安全。
9、卷板鋼筒吊裝過程中,應有可靠吊具。
10、承、插口環的焊縫一定要焊透,嚴禁漏焊或增值渣等焊接缺陷。
11、液壓油管附近工作時不要站人,更不允許在工作時檢修或扳動螺絲等作業。